以內涵發展為中心,全面提升辦學實力
——在北海職業學院第三屆第一次教代會上的工作報告
(2016年12月23日)
院長 林旺興
各位代表:
大家好!現在,我代表學院向大會報告2016年的工作,并對2017年的主要工作進行說明,請予審議。
2016年工作回顧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院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市委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切實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推動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按照強化內涵、發展特色、擴大規模、提高質量的思路,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及社會服務能力,在專業建設、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上均取得顯著成績,進一步提升了辦學綜合實力。主要取得以下成績:
一、以擴大規模為目標,全面實現招生突破性增長
堅持大力開展招生宣傳工作,年初獲得區內高職院?!皢握小辟Y格,自主招生能力得到提升。成立了中高職兩種類型、6個片區的招生工作組進行宣傳,招生宣傳覆蓋50多個地市、縣鎮及266所中學。今年各類新生報到達4137人,其中:三年制高職新生2077人,“中職對口”直升高職新生651人,“5學年一貫制”高職新生1409人。新生報到人數累計比去年增加948人,學院在校學生達8790人,實現了當年招生規模、高職生在校生規模及全校在校生規模三個突破性增長。
二、以基礎建設為重點,全面改善辦學綜合條件
積極創設安全文明及美麗舒適的育人環境。建成了17號學生宿舍樓并于秋季學期投入使用,緩解了學生住宿緊張的難題;完成了6幢學生宿舍樓的空調安裝工程,改善了學生住宿條件;改造了運動場并增加了校園休憩設施,優化了校園環境;完成了86畝土地的清場及砌圍墻工作;完成了新實訓大樓建設項目招標工作,計劃投入建設資金5000萬元,力爭2018秋季學期投入使用;增加了安保設施及安保人員,加強了“三防”管理,強化了學院安全保衛工作,營造安全和諧的教育環境。
著力籌措教育資金,年內累計獲得各類資金共12786.71萬元,其中:中央地方財政對中職免學費補助收入314.37萬元,北海市財政補助收入4433.53萬元,教育事業收入4022.21萬元,爭取北海市財政專項資金補助收入1687.13萬元、中央及自治區專項資金補助收入2329.47萬元,有力地支持了教學科研、實訓基地、教學設備、師資培訓、助學幫困、基礎建設等項目建設。今年增加固定資產投資997.34萬元,全院固定資產總值達到了19008.57萬元。
三、以項目建設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本年度項目建設再傳捷報,第三個1000萬元項目——應用電子技術項目獲得了廣西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項目立項。截止目前,學院共獲自治區級項目9個,累計獲得區財、央財支持的項目資金3955萬元。學院現在建省級項目4個,在建院級項目36個。這些省級、院級的建設項目與北海的港口物流、旅游服務、電子、汽車等產業密切相關,涵蓋了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教材開發、課堂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內容,大力提升了專業建設水平,為北海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繼續推行“課賽結合”的教學模式,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不斷提高。本年度組織各專業學生參加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獲得省級及以上獎勵的共有152人次,其中:電信系李科慧同學作為區內選送的廣西高校參賽選手,在北京大學參加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我院也成為廣西高校在此決賽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院校;旅商系組織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學生參加全國高職與應用本科院校房地產經營管理大賽,以優異成績入選中國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行業影響力排行榜50強之第8位。
四、以引育并舉為抓手,全面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充實優化教師隊伍。一是通過2015年區外招聘和2015、2016年公開招考引進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共40名,其中碩士14名,講師12名;且繼續參與2016年區外招聘高層次人才工作,共設7個招聘計劃。二是校內招聘緊缺專業教師、專職輔導員和教輔人員共44名,其中碩士8名、講師9名。學院現有副高以上職稱教師58人,研究生學歷學位165人,雙師素質教師124人,兼職教師54人,師資隊伍的職稱、學歷學位、雙師結構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優化。
加大師資培養力度。一是投入90萬元培訓經費用于教師培養工作。暑假期間舉辦了第二期專業主任培訓班,選派24名專業(課程)主任和骨干教師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參加“成為教學能手”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研修班和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及其運行、管理與績效評價研修班培訓學習;選派骨干教師到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掛職鍛煉3人次,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方法;選派專業主任和骨干教師參加國培項目66人次;選派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27人次。年內已選派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和實踐鍛煉共計238人次。二是借助汽車檢測與維修和應用電子技術2個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項目平臺,使用130萬元項目資金加強相關專業教學團隊建設。三是開展新教師入職培訓講座共6場推進校本培訓,并利用學院“教師發展在線”進行網絡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和實踐鍛煉,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體系和專業技能,逐步提高專業主任的組織協調及團隊管理能力,進一步促進專業群建設。
五、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全面深化辦學模式改革
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服務產業發展,深化辦校入廠和引企入校等辦學模式的改革。依托北海職業學院工業園區校區,建立了廣西第一個“政校企三方聯動”的開放式職業教育服務平臺,取得了職業教育入園辦學的實質性成效,該創舉得到了市政府和教育廳領導的充分肯定。一是援建了廣西機電工業學校等7所區內中專學校,年內安排學生到園區企業實習實訓和職業技能培訓近700人次;二是與三諾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三諾智慧產業園建立了教學基地,擬在園區校區引進三諾生產線,建立起生產性實訓基地。
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甲骨文公司共建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教學成果。已將企業管理、企業文化、職業道德等企業課程引入學院,定向性招收的學生參加了該公司舉辦的項目作業,在培養過程中融入真正的企業元素,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企業文化及需求,促進學生與新興技術的無縫接觸,推動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新發展。
六、以科技研發為引擎,全面提升科研服務能力
學院現有省部級立項課題84項,地市級立項5項。今年獲得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6個,獲得2016年廣西中青年能力提升項目立項5個,獲得2016年度廣西教育系統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立項研究課題3個,獲得北海市政府課題1項,北海市科協建言獻策課題1項,共獲得上級下撥的科研經費28.5萬元。有5個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獲得結題,結題率達100%。市級科研項目《中小型漁船自動操舵儀研究與開發》通過了市科技局的結題驗收,該項目申請相關專利4項,已獲得實用新型1項,研究成果“舵角信號適配器”已推向市場。
七、以助學幫困為途徑,全面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重視貧困生成長成才,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建立了以生源地助學貸款為主導,以獎學金、助學金、特困補助、勤工助學、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為輔的助學體系。全年累計足額發放2410人次國家獎助學金近428萬元,發放院級1550人次勤工助學資金、獎助學金近147萬元。充分利用由貧困生組成的“自強社”和“踐行社”等兩個學生社團,繼續開展受助學生“志愿服務日”活動,實現“資助”和“育人”有機結合。
八、以技能培訓為渠道,全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積極發揮技能培訓為學生就業和社會各行業發展的服務作用。上半年組織了近1900人次考生參加了全國國家職業資格統一鑒定考試和各種非統考的職業資格和上崗證鑒定考試;下半年組織了4095人次考生參加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人數較之去年增加了近千人次,開考科次更是從去年的3580科次激增到7603科次。大力開展社會培訓服務,其中,免費組織工業園區三諾公司52名員工參加急救員培訓;組織了139名高校教師開展了崗前培訓;與北海港、工業園區企業聯合舉辦兩期特種設備機械司機培訓班;為北海港及北海市企業30多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作業人員證》辦理了復審。
2017年主要工作設想
2017年,學院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從嚴治黨、依法治校理念,積極承擔廣西“三大定位”賦予北海的新使命,堅持規模發展和質量提高相結合,深化內涵建設,不斷提升辦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一、穩步擴大辦學規模
依據學院總體規模發展目標,擬定2017年招生目標為4000人,其中三年制高職(含中職對口)3000人,“5學年一貫制”高職1000人,力爭在校生總數達10000人。
二、加強機制體制改革
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高校管理體制及現代大學制度,優化學院內部治理結構,完善院系二級管理體制,加強系部科學化規范化管理,適時調整內設機構,擴大系部辦學自主權,提升系部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快完善學院規章制度體系,逐步形成以章程為綱領的健全、規范、統一的內部制度體系,切實發揮法治的規范及引領作用。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加快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教師全面發展;堅持人才引進與校本培養相結合,關注全體教師成長,建立教師全員培養制度,實施專業主任培養方案,積極培養“雙師”素質骨干教師,進一步提升教師能力;加大重點緊缺專業及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推進“名師工程”,出臺學院教學名師評選和管理辦法,大力培養優秀拔尖人才,著力培育由高層次人才領銜的專業教學團隊。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和校內人事分配制度,制定激勵和保障兼顧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讓教職工充分享受學院發展成果,進一步激發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加強教育教學改革
優化專業結構,做好新增專業調研及申報工作,建立完善專業退出機制。推進專業標準化建設,出臺專業標準化建設方案,確定專業標準化建設的內容和要求。出臺學分制管理辦法,借助新的教學管理系統,在2017級學生中全面開展學分制教學改革。以教育教學創新為核心,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創新培養體系、重構培養過程、優化資源配置,并通過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教育來深入推動人才培養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建設實訓大樓。計劃2017年動工建設1幢12層高的實訓大樓,占地面積238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1.9萬平方米,力爭2018年內投入使用。
(二)增建學生宿舍。立項新建2幢學生宿舍樓,將增設2160個床位,建成后全院學生宿舍床位數將達8000個,基本滿足學院規模發展的需要。改造9、10號學生宿舍樓,實現學生宿舍空調安裝覆蓋率100%,進一步改善學生生活條件,增強學生幸福感。
(三)建設美麗校園。重新規劃教學用房內外環境設計,以規范化、標準化、常態化為建設目標,啟動教學用房環境建設,營造優美和諧育人環境。重新規劃校園總體景觀設計,以主題景點建設為抓手,分期進行校園環境美化建設。計劃從2017年啟動該項工作,力爭五年時間完成學院外部環境的亮化美化工程。
(四)建設數字化校園。重新規劃校園網,以完善基礎平臺建設為支撐,分期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教學、管理、科研和生活服務等信息數據共享,提升學院管理水平。計劃從2017年起啟動該項工作。
六、啟動后勤管理社會化工作
制定學院后勤管理社會化的分期建設規劃,計劃在學院工業園區校區先啟動后勤管理社會化試點工作,聘請專業物業管理公司承擔園區校區的后勤服務工作,探索在食堂管理、宿舍管理、安保維修、保潔綠化等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為取得的成績而深受鼓舞,展望未來,我們更感責任重大,我們要進一步增強主人翁意識,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在學院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團結廣大教職工,為實現學院新的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