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職業學院2019年績效展示材料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自治區教育廳的指導下,我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及北海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的決策部署,深入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五個扎實”新要求,堅持立德樹人,以“雙高計劃”為引領,努力開創新時代北海職業學院黨政工作新局面。
一、圍繞發展大局,落實新時代黨建總要求
1. 加強政治引領,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3月5日,學院主要領導履新后,立即調整了落實黨的政治建設重點任務工作領導小組,并召開了2019年度黨建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目標要求,使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政治信仰進一步堅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民主集中制,修訂完善黨委《“三重一大”議事制度》,制訂實施《領導班子成員經常性協調溝通制度》,嚴明了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內政治生活不斷加強和規范,防范政治風險,進一步維護學院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2.注重輿論引導,突出意識形態工作
高度重視理論武裝,緊緊抓住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和全體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兩條主線。一是以“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各類重大紀念活動為契機,理論聯系實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正確政治方向。二是堅持立德樹人,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構建“三全育人”體系。三是嚴格實行《北海職業學院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北海職業學院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推動落實黨委主體責任,落實部門“一崗雙責”。四是加強對外宣傳,有效提升學院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目前在北海日報、北海電視臺、廣西日報等媒體,發布學院新聞30多篇,宣傳我院辦學經驗、先進人物、亮點活動等。
3.激發組織活力,提升基層黨建水平
以開展“黨建工作深化落實年”為重點,深化實施“強基固本”、“素質提升”、“先鋒引領”三大工程,著力推動基層黨支部工作提檔進位。一是狠抓制度建設,制定出臺《北海職業學院基層黨支部建設質量提升實施計劃》等多項基層黨建工作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機制,有效促進學院基層黨建工作規范運行。二是制定出臺《北海職業學院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標準》,全面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達標創建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三是深入拓展高?!包h建+”先鋒引領內容和途徑,在全院基層黨支部和全體黨員中廣泛開展“創優爭星”活動,其中,中專部黨支部榮獲“2018年廣西高校五星級黨組織”,有效激發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活力,形成了學院“學、比、趕、超”的良好氛圍。
4. 強化作風建設,全力打贏脫貧攻堅
一是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駐村第一書記陳杏爭取扶貧專項資金230萬元修建蔡屋、矮屋、水塔至西茶3段約3.9公里硬底化道路;學院全額出資為太平嶺村建造2公里太陽能路燈項目,35盞路燈使8條自然村群眾受益,提高全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學院規范資助管理工作,確保學生資助精準到位。及時、足額做好春季學期國家助學金等項目的資金發放工作,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精準幫扶,確保各類獎助學資金??顚S?。三是積極引導發動群眾通過產業轉型調整實現扶貧。減少甘蔗木薯種植面積,豇豆種植面積比往年增加50%以上,全村達到了400畝左右的規模,外地收購商紛紛將大噸位貨車開進村里集中收貨,豇豆價格上揚,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我院陳杏同志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授予“全區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5.堅定正風肅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黨委班子落實主體責任,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兩手抓、兩促進。一是積極開展整治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2018年度學院全體教職工廉潔自律考核結果為合格以上。二是認真落實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制訂實施《北海職業學院師德師風建設年實施方案》和《北海職業學院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等,進一步規范教師履職履責行為。三是緊盯清明、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強化廉政制度落實情況督查。四是完善師德考核制度,健全師德檔案,落實師德考評結果在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的運用,實行“一票否決制”。
二、辦學規模持續擴大,學院社會美譽度不斷提高
1.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在校生人數達建校以來最大規模。通過合理謀劃新增長點,科學編制招生計劃,合理設置專業側重,加大區內招生力度。2019年我院各類新生報到721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總數已突破18000人,學院招生規模、高職生在校生規模及全院在校生規模已連續四年三個突破性持續增長。2019屆畢業生人數為2618人,就業率為85%。
2.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一是完成學生宿舍樓和臨時食堂的建設。學生宿舍樓(21號樓)總投資為1927.32萬元,總建筑面積為7435.15平方米,建筑層數6層,可容納1032個床位。該工程于2019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后順利安置了2019年秋季新生,大大緩解了學生住宿緊張的局面。臨時食堂總投資為250萬元,總建筑面積為1250平方米,建筑層數1層。該工程于2019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使用后大大改善了學生的就餐環境,滿足了學生校園就餐需求。二是后勤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按期完成。投資67萬元,完成了噴泉改造工程;投資32萬元對全院的籃球場排球場照明燈光進行了改造安裝工程,使得校園更加美麗、功能更加完善;投資63.5萬元完成了7號箱變安裝及供電供水設施改造,投資35萬元完成了18、19號樓加壓供水工程,投資33.5萬元完成21號樓低壓電纜鋪設工程,投資75萬元完成了16間廁所改造,師生學習工作環境不斷完善。
3.校園文化建設亮點紛呈
一是堅持運用新媒體引導青年,不斷加強團員青年思想引領。將青年大學習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思想引領積分模塊,我院青年大學習從第四季第二期以來學習排名在全區高校中穩居前十。在第五季第八期青年大學習情況反饋中,我院“青年大學習”活動經驗在全區宣傳推廣。二是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順利完成7000余名新生的入學教育和軍事訓練工作,培養了吃苦精神,磨煉了意志品質,提升了自信心和責任感。堅持每周舉行升國旗儀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2019年我院共有116名學生應征入伍,超額完成了廣西軍區和廣西教育廳下達的年度征兵任務(63名)。三是開展各級各類文體活動。2019年校園文化藝術節共組織開展了15項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參加活動人數達5000余人次,讓在校師生感受到了傳統民族民俗文化魅力。四是繼續強化實踐育人功效。利用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北海市創文明城市迎檢、環廣西自行車賽等活動契機,堅持開展校外志愿服務活動,樹立北職志愿者形象,并榮獲“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五是校園文化結碩果。我院團委榮獲北海市2018年度五四紅旗團委稱號,1名教師和4名學生分別榮獲北海市2018年度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在2019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NECCS)廣西賽區比賽,有3名學生獲一等獎,12名學生獲二等獎,20名學生獲三等獎;參加廣西第十二屆學生運動會比賽,取得了7金4銀3銅的優異成績,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三、對標“雙高計劃”,全面推動學院內涵發展
1.以診改工作為抓手,人才培養質量有新提高
一是扎實推進診改工作,組織了學院各個層面和系統的診改工作培訓,并逐漸修訂制訂學院、專業、教師、學生等發展規劃和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等工作;二是認真落實績效考核制度,提高了教師參與專業建設、科研工作、社會服務和育人工作的積極性和規范性;三是全面推行云課堂和積極運用蘑菇丁實習管理平臺,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畢業頂崗實習管理水平;四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 推進校企深度融合,教學科研改革有新突破
一是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驗收成績優良。4月底和6月初,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專家組分別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和酒店管理專業兩個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進行驗收,對項目建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另外我院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和網店運營入圍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二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與京東集團達成合作,建立“北海職業學院-京東產教融合中心培訓基地”;與廣西崇海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依托輪機工程技術專業,合作組建海員班;與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簽訂協議,開展訂單培養,組建“盛隆勵志機電班”;與廣西利強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真實項目入校。此外,還簽訂了十多個校外實習基地,拓寬了各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訓平臺。三是科研成果取得新成績,橫向課題有突破,我院共立項院級課題41項,其中委托課題2項,科研課題9項,教育教學改革課題30項。橫向課題申報取得突破,分別與廣西三創科技有限公司、廣西三諾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北海市科技計劃項目2項,其中立項1項。與廣西北海尚而美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橫向課題合同。發表論文共75篇,專利申請6項,軟件著作權申請6項。自治區中青年課題立項20項,推薦自治區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申報5項,共結題9項。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名師培育有新進展
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調動引進副高職稱3名,中級職稱1名,碩士2名;通過2018年區外招聘和綠色通道引進碩士10名;通過自主招聘引進中級職稱5名,碩士13名。二是加大培養力度。我院今年通過教育廳“雙師型”教師認定13名。其中輔導員祝文明獲選為廣西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計劃“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師”。三是加大制度建設力度。出臺印發《北海職業學院教學名師評選與管理辦法(試行)》和《北海職業學院青年教師導師制》。組織開展學院首屆教學名師評選工作,評選出院級名師2名。四是加大校本培訓力度。邀請專家到校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培訓;組織開展“雙高計劃”建設專題培訓等,截止今年9月,已選派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業務培訓320 多人次。